自1979年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园区——深圳蛇口工业园成立至今,产业园区在中国已经迈向第40个发展年头。四十年来,产业园区从80年代初期单一的“租售”模式,到90年代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主流模式,再到新千年复合型总部经济的大潮流,以及近十年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生态综合体模式,大体上走过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。
深圳蛇口工业区
园区1.0时代
园区1.0时代以中国最早的蛇口工业区为代表,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,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等要素驱动,承接香港、台湾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来加工业务,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、资金密集型园区。在“租售型”运营思维下,园区更多是通过“三通一平”、“七通一平”、“九通一平”等形式进行土地一级开发,并为企业提供土地供应,而服务仅停留在物业管理、园区安防、卫生、停车等最基础的领域。
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
园区2.0时代
随着产业不断集聚,产业链配套逐渐延伸,园区2.0诞生。园区2.0重视技术革新和产业配套,通过在园区或周边布局核心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,驱动核心产业由低层次加工业向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转变,实现园区经济的整体提升。在此阶段,园区更多地开始进行标准厂房开发和餐饮、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,同时也开始对企业提供行政手续代办、人才招聘、中介咨询等初级增值服务。
苏州工业园区
园区3.0时代
随着中国经济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,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也与时俱进,诞生了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一批园区3.0。园区3.0以服务为驱动,通过搭建公共实验室、信息服务、检验检测、交易展示、行政服务、金融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、科技成果转移、人才引培、管理咨询、市场营销、金融服务等专业增值服务,帮助园区产业向具有高技术含量、高带动性的战略新兴产业迭代升级。同时,生态园区的建设理念日渐兴起,逐渐开始引领园区发展的新方向。
杭州未来科技城
园区4.0时代
当前,园区4.0正成为代表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先进方向。从规划建设的视角看,园区4.0统筹兼顾工业物业、商务办公、公寓住宅、商业配套与社会综合配套,通过构建12小时工作圈和24小时生活圈,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。
从运营管理的视角看,园区4.0突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的构建,注重智慧园区建设,通过提供创业孵化、股权投资、公共平台等企业孵化服务,造就创新驱动型园区,增强园区内生发展动力。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看,园区4.0重视园区规划、建设、招商、运营的一体化,通过物理空间和产业服务的耦合配套,构建开放共享、资源整合的产业生态圈。
传统产业园区“重开发建设、轻服务运营,重招商引资、轻孵化培育”,开发建设和运营发展更多依赖于土地、劳动力等资源红利,以及优惠政策红利。进入新经济时代,产业园区发展动力逐步转向创新驱动,核心竞争力更多依赖于产业生态的完善程度,发展水平更多受高端人才的数量、科技型企业的集聚度等因素决定。
如何将园区发展的重心从开发建设转移到对企业、人才的服务上来,转移到产业生态的营造上,关系到园区能否在新经济时代、在新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中赢得竞争。因此,在新时代的园区发展征途中,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服务的能力,用产业服务的力量为人才、企业、产业发展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发展空间。
绿城产业服务作为行业先行者,积极响应新时代园区发展的要求,用科技服务的双手,将绿城优质的产业服务送到更多园区当中,为产业园区的迭代升级奉献力量。